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利用丰富资源培养创新意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材(人教版),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在课改实验过程中,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以及农村孩子见识面窄而好奇心强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编排意图,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满足学生好奇的需求,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学而有“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数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1.趣──从“好奇”和“疑问”处开始

好奇是小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能促进学生好奇的气氛,让学生对新授的知识具有一股热情,并在这种热情的驱使下产生一种迫切要求获取新知识的欲望,这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积极开动脑筋,主动学习,让创造思维得以发挥。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教师作了这样的处理,首先问:同学们喜欢到动物园看动物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教师接着问:“老师把动物园‘搬’到教室来,大家高兴吗?”全班学生立刻兴奋起来,有的学生马上反问道:“老师,您怎么能把动物园‘搬’到教室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呢?”老师未作回答,而是播放“野生动物园”的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的惊讶和疑问中,充分说明有趣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的是思考、探究。

2.悟──从“举一”和“返三”中获得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本质是思维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和盘托出,把思维的内容全部表现在语言上,有些内容可通过创设环境,让学生进入最佳求知欲和思维状态,让学生积极思维,心领神会。如教学“10的认识”时,学生在学习了6和7、8和9的认识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上课之前没有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只是让学生观看多媒体──10的认识主题图,然后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汇报说:有9个学生和1个老师,共有10人;有5只在飞的和5只没有飞的鸽子,共有10只;……老师进而提示:从这个图中,你认为,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准备怎么来学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学而有“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证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体、启迪智慧的钥匙及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宽松、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无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当一个人感到安全时,就不会害怕表现他的创新思维。就无须在进行创新思维时处于戒备状态,从而肆意地闪现自己思维的火花。

1.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共同学习新知识的群体活动中,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等情况,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和做出的“怪异”回答,采取宽容的态度,决不能断然否定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应提示他“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学生,而应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使学生产生的奇思妙想,用积极的态度加以扶植,形成轻松的学习氛围,把学生推到真正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勇于求知欲望。如《分类》中的练习六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第一行有狮子、鹿、马、金鱼,多数同学都认为是水中生活的金鱼,而有一个小朋友认为是鹿,因为只有鹿头上长了角(图上比较明显),其它没有,他认为应该是鹿,教师没有简单的判定,而是表扬了他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并引导他深入观察其它动物的特点。正是教师的宽容尊重,这个学生在做第三行“ ”这道题时,他就提出了两种答案,其一,可划去“ ”;其二,可划去“ ”,而且还简单地说明了理由。

2.合作──团结协作的学习环境

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学习本身就有社会交往、合作的因素存在。对于创新而言,合作更是必不可少的。当今重大科技发明无一不是高度合作的结晶。创造学理论也认为,对一个成功的“大脑风暴”(智力激励)来说,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重要,因为许多独创的想法都在小组交流中产生,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例中,小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困生的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将课堂上的单向信息反馈变为多向信息反馈,扩大信息量,在学习中相互启发。如“分类”单元中有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公园门前有三个三口之家,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组合,选出9人,扮演题中的三个家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分类,结果学生的答案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有按家庭分类,按大人、小孩分类,有按男、女性别来分类,有按家庭称呼分类等多种方法,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了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让学生切实感受了群体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个体力量,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得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3.交流──自由自在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哪怕学生的想法只是错误的“瞎想”,教师要加倍爱护,因为“想”的过程比“结果”要珍贵得多。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述一下一天的活动安排,有个学生在发言时就发现一天里有两个7时、两个8时……进而又说,一天有24时,为什么钟表上的时间不是从1时到24时呢?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说就说,尽管有些“话”显得很稚嫩,但却显露出创造的火花,创新的灵感。创新思维就是在这自由自在的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

三、学而有“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灵魂

为创造而教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具有“创新”的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敢于猜想、大胆想象、善于求异、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创新。

1.猜想──创新意识的萌芽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就应该让合情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测、假设,提出一些预见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瞬间的顿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如学习“比一比”时,我准备了一袋棉花糖和一袋花生糖(花生糖多2粒),让学生猜猜哪一种糖的粒数多?有的说棉花糖,有的说花生糖,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学生说:棉花糖看上去大(指体积),但不一定比花生糖多,一麻袋棉花就没有一麻袋大米重。这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猜想,确实难能可贵,也闪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光芒。

2.想象──创新意识的源泉

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例如,第26页上的小刺猬情景图,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① 5个苹果,小刺猬背走两个剩下几个;② 小刺猬背走5个苹果,在路上掉下3个,还剩2个;③ 地上有3个苹果,小刺猬背上有2个苹果,一共有5个苹果……学生们每一种想法,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3.求异──创新意识的通道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发展求异思维对培养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习惯于求异思维的人,不迷信旧理论观念,而热衷于探索未知领域,能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点。

让学生从同一种材料中去探求不同的解答过程和方法,是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例如:教学8+9时,学生的方法有:① 8+2+7;② 7+1+9;③ 想9+8等于多少,8+9就等于多少;④ 因为9+9=18,所以8+9=17;⑤ 因为8+8=16,所以8+9=17;⑥ 点数;⑦ 接着数;⑧ 3+5+5+4=17等等方法,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异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独创──创新意识的灵魂

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培养他们自觉而独立地思考、操纵条件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层次和交接点,使其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向传统挑战。为此,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较灵活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妙,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彻底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如学习教材72页连减时,教师以本班一名学生家每天早晨放小鸡的情景组织教学,多数学生都能根据情景中的内容列出8-2-2=4,而有个学生他就用8-4=4,并简要说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对他的解法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其实这个学生在解答中渗透了减法的性质,虽然他没有学过减法的性质,但完全靠自己数学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他的解法无不闪烁着独特的思维的火花。

课标实验教材处处是丰富的素材,创新的天地,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学习的过程才会有学生创造激情和冲动,学生的视线才能冲出定势的“围墙”,学生的思维才会“长”出创新的翅膀。

作者简介:

王芸生,男,1962年7月生,怀宁县高河中心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安庆市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习报》特约编辑,省教科研重点课题《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和《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生评价实施指导方案》协作组核心成员。

王刘杰,男,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省《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和《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生评价实施指导方案》课题组成员。

联系地址: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心小学 邮编:246121

联系电话:0556-4615163(校长室) 4615525(教导处)


相关内容:

利用几何画板探究角α与sinα+cosα之间的联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案例设计
利用TI图形计算器探索对数函数的性质
利用TI图形计算器改进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利用手持技术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研究型课教学举偶
利用手持技术进行数学研究型课教学课例
利用TI图形计算器再认识函数性质
利用图形计算器探索一种函数的单调性
浅谈利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会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