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61页及相应练习。 授课时数:一课时。 学生分析:学生的问题意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情境图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述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已经掌握并熟记2至5的乘法口诀,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数学课堂上,他们敢想、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教材分析: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6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由6条鱼组成的主题图,图中的每一条鱼都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的,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鱼的条数和所用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6的乘法口诀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来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 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会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思路: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基础,并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主要抓住两个链情景链和知识链,进行设计。情景链以海洋图为链条,通过鱼条数和三角形个数的变化探讨6的乘法口诀,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知识链主要有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口算,应用等。策略上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讨交流等方法。 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创设情景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海洋这一似乎莫生而又常见(电视中)生活情境图,让学生从动到静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知识,从而形象地揭示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四人小组在自主探究、交流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同时给学生留出充分观察、思考、发现新知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3. 突出生活数学思想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着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来设计有关数学内容,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练习设计有浅入深,富有童趣及思考性、挑战性。 4. 教师还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方法:发现要准,观察要细,探索要深,感悟要真。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不但学会,而且要会学。 教学过程: 片断一 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至5的乘法口诀,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几的乘法口诀? 生:6的乘法口诀。 师:(出示课题《6的乘法口诀》),说出学习目标。 师:老师曾带大家到田野、草地等地方学到了乘法口诀,大家想到更加神奇的地方学习数学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看,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哪里学习数学? 生:这是海洋。(原来海洋也有数学!部分学生窃窃私语。) 师:(出示课件:一条鱼游来。)看!海洋里的哪位朋友跟我们一起学习了?你从它的身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把你的发现跟小组的同学说说。(四人小组交流) 生1:我发现有一条鱼,它由6个三角形组成,其中3个三角形是橙色的,3个三角形是黄色的。 师:你的眼睛真明亮。 生2:我发现一条鱼由6个三角形组成。 生3:我发现一条鱼由6个三角形组成,表示一个6就是6。 师:你不但会发现,而且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现在又把它的另一位朋友吸引来了(出示课件)。你又从它们的身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请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同桌二人交流) 生1:我发现现在有2条鱼,它是由12个三角形组成的,表示2个6就是12。 师:你说的真好! 生2:我觉得我会比生1说得更好,我发现有2条鱼,一共是由12个三角形组成,表示2个6相加就是12! 师:你真有信心,老师最喜欢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同学! 师:大家的大胆发现又吸引了另一位朋友。(出示课件)谁能大胆地说说你的发现?(学生独立思考) 生3:我发现了3条鱼,一共由18个三角形组成,表示3个6相加就是18。 师:(继续出示4、5、6条鱼)。 生4:我发现有4条鱼,一共由24个三角形组成表示4个6相加就是24。 生5:(略)…… 片断二 小组合作交流,创编口诀 师:同学们通过了仔细观察发现了海洋里藏着那么多的数学秘密可真了不起,现在,你们能根据所发现的数学信息说出乘法算式并且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吗? 生:能!(很有信心地回答。) 师:你会编哪一句就说那一句,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看谁说得准,说得多。(四人小组交流) 生1:我会说2个6相加是12,乘法算式是2×6=12,6×2=12,我编的口诀是二六十二。 生2:我会说1个6就是6,乘法算式是1×6=6,6×1=6,我编的口诀是一六得六。 生3:我会说4个6相加是24,乘法算式是4×6=24,6×4=24,我编的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生4:我会说5个6相加是30,乘法算式是5×6=30,6×5=30,我编的口诀是五六三十。 生5:(略)…… 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板书。(略) 片断三 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师:原来海洋居然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因此我们要不要保护海洋呢?(环境保护渗透教育) 师:现在请你们自豪地读一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思考,这些口诀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一共有6句口诀。 生2:我发现上面一句口诀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6。 生3:我发现一六得六这句口诀有个“得”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 生3:因为它的得数没满十,为了读得顺口,所以有个“得”字。 师:你真聪明! 生4:我发现口诀第一个字是按一、二、三、四、五、六的顺序排列的,第二个数字都是六。 生5:我发现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只有一个算式。 师:为什么? 生5:因为6×6算式里,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还是6×6,所以这句口诀只有一个算式。 生6:二六十二这句口诀最容易记。 师:为什么? 生6:二六十二这句口诀的得数刚好是我们组的人数。 师:你能用小组的人数来记忆口诀,这是你的“发明”,老师很欣赏你。 …… 片断四 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师:电脑出示一根火柴棒,问:这是什么? 生(齐说):火柴棒。 师:猜猜它能摆出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火柴棒?(师电脑演示) 生1:是六边形,它用了6根火柴棒。 师:(出示题目)摆一个六边形用了几根火柴棒?摆2个、4个、6个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答略。 师:原来小小火柴棒里也藏着数学,你们还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的计算也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 生2:我发现天花板上有6颗钉,表示一个6就是6,算式是1×6=6,口诀一六得六。 生3:我发现黑板的小红花每朵有6个花瓣,有6朵,表示6个6,算式是6×6=36,口诀六六三十六。 生4:我发现了每两台风扇就有6片转页,如果是4台风扇就是有2个6,列式是6×2=12,口诀是二六十二。 师:你的发现太不同于其他人,你真会观察。 生5…… (接着是6个口算乘法的练习。略) 师:同学们既能发现身边的数学,口算又准确,可真了不起,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吗?解决下面的问题就有答案了。(师出示题目) 街口小学每个年级有6个班,有6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生6:6×6=36。 …… (接着是四人小组玩游戏及小结。略) 课后反思: “乘法口诀”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认为,口诀只是单纯为了计算而存在。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为了他们建构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这样,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虽然能充分显现,但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价值”能体现出来吗?本人经过精心构建口诀教学新格局 6的乘法口诀一课,突破了“乘法口诀”的传统教学模式。本节课我在以下两方面得到了突破: 一、凸显探究意味 首先是设疑引探——“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当好“舵手”,准确把握探究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少走弯路。教师在片断一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先出示一条鱼,并问“你从小鱼的身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科学地有则重地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从小鱼身上去发现,而不是海洋图中的其它地方,正是教师引探准,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学生在探究时才能明确地把握好探究的目的,所以学生交流后的发言很准确,不会出现某些偏离。可见,准确的引探,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而且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清晰的数学知识。 其次是合作探究——“放”。在片断一、二中,教师都让学生进行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和同桌二人交流,如出示第一条鱼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帮助,提高小组各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出示第二条鱼时让他们同桌交流,是建立在第一次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的,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同学的爱心,让课堂更加活跃。片断二在创编口诀中也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采取的,既可发挥优生的创造力,又可以让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受到感染,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上述的每次交流,教师都能放手让学中去发现、去表达,把听数学变成了“找数学。” 再次是自主探究——“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中,自主探索无疑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植根的土壤。在片断一从出示第三条鱼开始,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的发现,把学数学变成了“找数学”,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正是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才会有片断三中感悟口诀特点时学生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教师此时并不是停留在学生的表面回答上,还不断地问“为什么”,让学生的答数学走向“问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问,不仅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能力大有帮助。 二、 喷射生活色彩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正符合这一点,虽然许多学生没有真正看过海洋,但他们常从动画片、或各种电视节目中见过海洋,在头脑中已形成了表象,因此当我出示课件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到海洋里学习数学,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二人交流等方式去发现水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均能各抒己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其次是练习设计的生活化。新课程标准强调: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案例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海洋图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海洋里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又在学生掌握初步的乘法口诀之后,寻找生活中的事物哪些可以用口诀来计算,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案例的“火柴棒的计算、生活数学、计算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等应用口诀环节,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不足之处: 1、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学生发现了口诀的特点后,最好能花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口诀的特点去熟记口诀。 2、多维应用,深化口诀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时,把生4的回答再深化,与3×4对比,区别6×2与3×4的意义更好。 (本文是广州市实践新课程优秀成果之一,获得从化市一等奖及广州市实践新课程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