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展望未来。充满了希望,更充满了竞争的挑战。国家的进步、社会发展要靠青年一代的探索和能力,而作为一名担负着培养建设祖国人才的教师而言,该怎样使学生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该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呢? 近年来,计算机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并且成为重要的教学技术手段之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已成为构建新教育模式的一种极佳的途径。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把多媒体与社会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手段学习和掌握知识,在社会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信心,从而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扩充信息,让学生“乐”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和学习的空间,使教育摆脱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供学生观察、思考。在相应的教学中,有很多历史事件是无法再现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有很多内容是学生不常接触到的,利用多媒体的存储技术和图形化界面技术可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从各种资源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例如社会第四册第一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大量被鸦片毒害的:上至朝廷文武百官、下至底屋平民百姓的图片,画面上他们吞云吐雾、精神萎靡、骨瘦如柴,他们中有的家破人亡,有的妻离子散,有的人烟瘾发作,痛苦不堪……当学生被眼前的一幕幕惨剧吸引时,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一行一行资料,一个男中音用震撼人心的声音跟着文字控诉着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这些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他们有悲愤、有伤心、有痛惜……当计算机出示林则徐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时,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发言积极,言谈之间流露出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爱戴。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可使学习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且图文并茂,情意交融,提高了教材的表现力,能够生动、具体、形象地把某些社会情境“迁移”到课堂上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社会时空,使学生入境动情,学得生动活泼,进而使学习更加有趣、简便和有效。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美好的道德品质。 二、因材施教,让学生“活”学。 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高年级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应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表达和应用能力。社会课本虽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学习,但往往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一下,计算机网络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良好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从书上获取知识信息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到网上查找信息,获得知识。网上的知识涉及面宽广,学生在网上搜寻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也不断加强。例如教学第六册《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这课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获取知识的途径,有95%以上的学生是到电子阅览室进行网上查找。经过搜集整理,有的从世界上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发明谈到了今天人类能够探索太空、开发极地、模拟智能。有的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谈到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场所,其它星球我们人类无法生存。有的谈到了森林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长期以来,人们不惜毁林开荒,滥伐森林,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短缺。森林的锐减,使气候变得干旱,造成了土地大面积荒漠化,耕地大片被废弃。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向社会实践延伸,由理性认识回到社会实践,能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三、坚持主体性,让学生“实”学。 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参与的机会越多,越能唤起其参与的欲望和激情。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网络下的自主教学形式。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如在《我国的资源》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虽然地域广阔,但由于人口众多,生存空间并不宽广,自然资源也很劣。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先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课上学生之间运用BBS论坛进行发表议论。结果发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居世界第67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21位。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人均资源较少,要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保护资源。这样,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主观意识支配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结论,学生学得实实在在。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有兴趣接受知识,抓住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步步地深入引导,主要要提倡自主和创新,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注意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自主地查阅相关的杂志、书籍,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知识,使学生的社会知识由浅入深、由少至多地不断积累,让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产生一种兴趣和动力。在社会教学中,笔者始终注意将信息教育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应用科技去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相关内容:
第八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大会在杭召
浙江教育考试院授权第一时间解读08高考浙江
浙江教育考试院授权第一时间解读08高考浙江
数学家要通过“数学工程”参与数学教育_泰康
萄牙数学教育遇困境 计算器影响学生数学成绩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06年高考数学命题思路
杨乐谈数学教育及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互动与整合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