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温州得开风气之先 “数学家摇篮”名副其实




     
  温州素有“数学家摇篮”之称。近一个世纪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数学家(其中有姜立夫、李锐夫;张鸣镛、苏步青、谷超豪、姜伯驹、徐贤修、杨忠道等),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中国现代数学史上实属罕见。探讨他们成才的经验,对于现今数学人才的培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也是研究温州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家的成材,主要原因固然与大学及深造阶段的培养、个人努力等密切相关。但中小学阶段,对数学志趣的形成、基础素质的奠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认为,至少涉及以下五个方面:温州近代数学传统的潜移默化长期在永嘉学派“经世致用”观念熏陶下的温州,近代重视实用之学,产生了不少卓有成就的数学学者。如清道光十二年(1832)平阳知县黎应南曾创立“求心股率捷法”,是算学家李锐的入室弟子,并续写李锐的《开方说》。龚自珍叹其“科名掌故百年知,海岛畴人奉大师。如此奇才终一令,蠹鱼零落我归时。”瑞安人陈润之(1816—1885)精通天文历算,着有《割圆弧矢捷法》等。其子陈范,深得父传,着《形代通释》、《重学释例》、《算学引蒙》、《算艺偶存》。润之的弟子林调梅,精通算学,曾任瑞安学计馆总教习。孙诒让撰楹联赞之:“吾里有导师,亮节孤忠,历算专精诋余事。洞渊昌邃学,通理博义,艰难宏伟仗奇才。”还有“东瓯三先生”之一陈黼宸其弟陈侠,着有《算纬前编》10卷、《附录》2卷。他们融贯中西,传布近代数学知识,探索新式学校数学教学的道路,培养教学人才,实为温籍现代数学家之先驱也。

 

维新思想使温州具有开风气起步在先之利清末温州,在孙诒让、宋恕、孔虬、黄绍箕、黄庆澄等一批维新人物的带领下,风气开通较早。浙人孙宝宣称:“昔尝闻……民智之开以温、处为最,今果然矣。”宋恕说:“温,浙之素鄙也,当兹时声价一跃千丈矣。”维新思想之较早开通,使温州对外来文化有较强的吸纳能力,西方现代数学一传入中国,便迅速在温州生根发芽。1896年,以“专治算学,以为致用之本”而创办的瑞安学计馆,是国内最早数学专门学堂之一。1897年黄庆澄创办的《算学报》,是我国第一个数学普及刊物。并编印成《算学启蒙》、《比例新术》、《开方提要》、《代数钥》、《几何浅释》等单行本。1899年,便出现学会性质、自愿组成的瑞安天算学社。1898年起至清末,温州出洋留学生便达148人,是清末最早掀起出国留学热潮的地区之一。孙诒让称:“迩来吾乡学者,多涉西学,而治算者尤盛。”这些都是温州数学人才的开发能走在前面的重要因素。

 

主持地方教育的一批人物数学意识较强在早期兴学中,自觉地把数学放在很重要位置。 清末主持温、处学务分处的孙诒让便认为,算学“实西艺之原本” 、“泰西一切政教理法,无不以算学为根底”,主张“由明算学而旁及各种新学”,又称它“步天侧地,制器治兵,厥用无穷,今西人所为,挟其长以雄视五洲者,盖不外是。”相当长时期内,温州、瑞安的中学校长几乎都是由出过国、留过洋的教育家担任。如温中校长洪彦远、瑞中监督(主持校政)陈凯、校长许藩就都是学习数理专业的。洪常说:“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只有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科学才能发达,国家才能富强。”正是办学者这种孕育较早的数学意识,大大有助于日后温籍现代数学家的诞生。

 

中学聚集的一批较强数学师资起了得力作用温中、瑞中的数学教师队伍历来很强。如温中陈叔平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在温中任教数学25年,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李锐夫、方德植、白正国、杨忠道、谷超豪均出自其门下。退休时学校为他特立纪念碑。杨忠道说:“我在数学方面的成绩,首先得益于中学时代两位数学老师(陈叔平、陈仲武)的谆谆教导。”故出资为母校设立“两陈”奖学金。白正国谈到中学时说,陈老师常和我谈关于如何学习数学的事,他说,你们平阳有两位著名数学家……你毕业后最好去报考浙大。这些话决定了我此后的人生历程。

 

校内丰富的课外活动,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促进才智成长的氛围环境温中在30年代便开展小论文活动,创办《自然科学》小杂志。该刊卷头语认为:“教师若要教学生成器,须多多在课外设法,这是毫无疑义的。”至今仍编印《温中学生数学小论文》。谷超豪还回忆说:“课外阅读很重要……高中念过一本《数学的园地》课外书,这书使我接触到微积分的初步概念。”这些都为温籍数学家群体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温籍现代数学家群体的崛起,无疑是温州历史上的辉煌。在新的世纪中,能否再续辉煌,这将是历史对温州人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相关内容:

温州的骄傲:三位温籍数学家在世界华人数学家
温州中学申办数学奥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