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师面临的现实性挑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在实验区执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实验区,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久将进入实施新课程阶段,新课程与原理课程相比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诸多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给一线教师自主创新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这面临全面的现实性挑战。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知识的应用价值及活动理论上的教学新理念,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一般来讲,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理念的转变在理论层面上比较容易,特别是跟着人家喊口号容易,或许一个报告、一篇文章就使人茅塞顿开,使人感觉到新理念非常有道理,但在实践的层面上更新与转变却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嘴里说出来是一回事,行为上表现出来是另一回事。一定的教学理念总与一定的时代特征相联系。新理念能带给教师什么呢?从理论层面上至少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写了文章可发表,申请立项可得到资助,而实践层面呢?教室需花很大努力、较多时间去探索新东西,要放弃自己已非常熟悉的教学方式去另辟途径,费时费力不用说,几年后的结果能否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承认,是否有利于学生考上大学还不得而知。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每一个教师解决好实属不易。事实上,素质教育观已倡导了十多年了,现在仍在倡导向素质教育转轨,可见这一转变在实践层面上还没有完成,还需一些时日。

从教师培训工作来看,许多教师培训者大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甚至大呼改变理念,但从具体的培训方式上,培训的过程中却看不到半点实施新理念的东西,培训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一套。培训者倡导新的学习观、教学观、教师观、那为什么不用新的教学观、教师观来教培训对象呢?难道新理念只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起作用,而对于数学教师培训本身没有任何价值?绝对不是,这只说明新理念在实践层面上的转变,对于培训者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也是一种挑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理论上提出一种新教学理念是很难的,这与理念的转变不是同一层次的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条新教学理念,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虽然落实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但这是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决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必须花时间,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去扎扎实实实践,这是必需接受的一大挑战,这是社会发展和新时代赋予数学教师的责任。作为各级教师培训者也应实实在在地做点工作,为教师们做出更新教学理念的示范。

二、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数学教学目标上,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目标,把过程性目标、情感体验目标摆在与知识技能目标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知识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有机结合,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4个方面。注重在素质教育目标下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淡化了某些非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观点,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味道。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好发展性目标,处理好3者的关系却是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现实性挑战。

从长期效益来看,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也是利于知识目标的实现。但从近期效益看,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关注学生的升学问题。而升学考试对发展性目标尤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好也不容易作直接考察,一般只能通过知识、技能的考察来反映。而知识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不在发展性目标下达到,比如通过题海战术就有一定作用。教师若把有限的教学时间花在那些不直接考试的内容上,势必会在短时期内影响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考试成绩。教学的价值标准往往在于能否通过国家的有关考试,社会不认可、学生家长不认可,甚至对教师做出负面的评价,面对这种对人性的现实性的挑战该怎么办!目前有些实验区的教师非常担心学生的考试,担心学生升入高中后与非实验区学生相比成绩会赶不上,那么实验区学生能否以自己的优势与非实验区学生相比呢?教师们认为这种优势与非实验区学生相比呢?教师们认为这种优势无法抵消考试上的劣势。教师们的顾虑正体现了他们面对这一挑战的彷徨。

作为一线教师,可以期望教育部门的考试改革,把三位一体的目标作为升学、教师考核甚至就业的考核标准,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做起,关注学生的发展,积极进行相关研究,多与同事交流探讨,把发展性目标渗透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通过较长时期的渗透和积累,在完成双基教学的过程中落实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新课程关注大众数学,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删除了原教材中许多“难、繁、偏、旧”的内容,增加了应用性强、更贴近生活、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新课程强调数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性,内容的呈现与传统教材采取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例题”的形式不同,倡导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实际教学中如何掌握好课程内容的深度,在一节课这么短的时间呢引导学生“数与化”与“再创造”,把握准新增知识的教学,是对数学教师的又一现实性挑战。一些原本教学上得心应手的内容被删减了,新增加的不太熟悉的内容需要重新探索其教学规律,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原来驾轻就熟的教学工作变得生疏了、把握不准了,这无疑为教师们的教学增加了许多负担和压力。笔者从实验区了解到,如八年级“根式化简”问题,课本(北师大版)仅仅给出一道化简的例题(4个小题)在无任何说明,教师们教学时觉得很不够,也很不放心。“什么是最简根式总该让学生知道吧,分母中的根号应该去掉吧”,他们普遍坚持简单的观点,因此不惜花两个课时把最简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新教材中删去了的内容全给学生补上。又如七年级“走进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节,改变原教材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的处理方式,一开始接触几何就讲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图形、讲视图,许多教师感到茫然。认为“几何不从点、线、面开始,就直接讲空间图形,不知如何教才好,也不知这一节要教到何种深度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新引进的概率统计、图形的旋转与变换、特别是高中选修模块中的大部分专题涉及中学教师所不熟悉的甚至是近代数学的内容,更是使相当多的教师感到比较为难,不知如何下手,实在来不及准备或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时就只好照本宣科。这将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笔者对参加今年湖南省高考评卷的210名一线教师(其中省重点中学103人,普通中学96人)的问卷调查中得知,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把握不准的占83%。这表明面对这一挑战教师们普遍感到压力较大。显然,应对这一挑战的唯一办法就是努力学习,或是争取机会参加培训,或是搜集相关资料挤时间自学。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多的为教师们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开发

数学新课程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学生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学方式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数学教师必须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努力探索、开发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新方式,这是对数学教师的又一挑战。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的课该怎样上,教师该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怎样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在一个班集体中在一堂课时间内,该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都是具体而又困难的问题。具体实施远比理论上的倡导难得多。在实验区我们看到,为了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们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学生们便几人一组讨论得热热闹闹,经常是每个人都在说话,谁也听不清别人再讲什么,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后,教师说停,学生们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还是谈个人意见,没有小组意见,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也难以形成小组意见。这种流行的合作学习似乎成了典型的形式主义。那么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如何与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问题间的关联,如何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的自我反思,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合作交流、探索和开发新的教学方式,防止盲从形式主义做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五、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计算机(计算器)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有许多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无论是为指导学生的学还是为顺利的教,都必须掌握与计算机科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会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实验区的情况来看,七年级教师在教授丰富的图形世界,八年级教师在讲授对称与变换时,不懂多媒体技术的教师都遇到了很大困难,教室在课堂上无法显示丰富的图形内容和图形的变化过程,只好让学生自己看书。

过去不少教学部门和学校为推进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举行了一系列的教学研讨和赛课活动,把多媒体教学作为获奖的必要条件,甚至参赛的基本要求。但教师们的使用还只停留在教学研讨和教学赛课上,而在日常教学中极少用到。这是因为一则不用多媒体手段,数学课能照样讲下来,更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而教学效果也不见得太好。现在新课程不同了,如图形世界、对称与变换等内容,逼着数学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同时许多计算机专家、数学教育专家将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教学软件或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像张景中院士率领的团队开发的Z+Z智力平台一样,为课件的制作提供了极其便利的工具。另一些专家则把已做好的课件挂在网上供教师们参考,这为数学多媒体教学技术提供了必要而可行的现实基础。一线教师必须掌握好基本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操作技术,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六、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新课程强调课程评价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新课程力图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评价手段。课程标准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成长记录分析、测验与考试、口试、活动报告、课后访谈、课堂观测、作业、长周期作业与短周期作业、集体评议‥‥‥这些评价方法虽有名称,但具体怎样操作还无定法,真正执行起来也很麻烦。怎样使这些评价收到理想效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在认识这些评价方案并努力加以实施,这是对一线数学教师的又一挑战。

这些体现教育功能的评价方法若能同时体现选拔功能,则能得到社会、学生家庭的支持。但就目前的社会实际情形来看,这样的评价方法还很难在中考、高考招生中加以使用,在过去的评价体系中,中学生档案(有点类似成长记录袋)曾经起过很好的作用,作为推荐保送生和录取大学新生的重要参考,但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学生档案严重失真,可以根据招生需要而随时加以重新建党。使档案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新课程提出的这些新评价方法缺乏选拔功能而实施起来又花时费力,困难重重,这对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一线教师需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学习相关评价理论,在实践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案。

新课程的实施向数学教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这需要教师们花时间和精力去努力适应。然而现实工作中,教师们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教学课时多、班集体人数多,许多教师在原课程教学中就已超负荷工作。在前面提到的对评卷教师的调查中,有58.6%的教师认为参加新增内容教学的学习研讨活动的最大困难是工作任务重,抽不出时间。这说明教师适应新课程在时间和精力方面也面临着挑战,这一挑战可能是根本性的,也是数学教师们自身难以应对的,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的切实支持和关心。


相关内容:

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
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所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互动与整合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警惕“新课效应”
新课改:融认知和情境于一体
试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