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最主要应从改变课堂教学着手,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一是要改变观念:教师应由过去的演讲者变成合作者,主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和提供交流的场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二是要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设计,注重数学实验手段的使用。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要注意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对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益、数学实验 要实现由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本文主要想就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益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剖析和克服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端,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一是角色的改变,其二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二者紧密相连,相互制约。 一、 改变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教师应从过去的“演讲者”转变志“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为学生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数学、“用”数学的情境之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心中一定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即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用利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讲授解析几何中两条直线平行这一内容中,我们可按如下方案来设计:首先给出一组练习:分别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下列各组直线的图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接着下一步请学生观察自己所作出了的图象中,那几组直线的位置比较特殊,并观察这些特殊的位置关系与直线方程中的那些量相关,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指点学生如何观察总结,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命题:如果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则有(直线方程用斜截式来表示)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该命题的严格证明。 在讲解完课本例题1、例题2后再给出一组训练题: 练习2:请判断下列各直线是否平行? ① ② ③ ④ 教师在对学生练习情况作出评价后,再提出如下问题:你们现在判断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都是先将方程化成斜截式,然后再观察斜率是否相等,在轴上的截距是否相等而得出结论,现在如果规定不能将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只能写成直线方程一般式,你能判断每一组直线是否平行吗?也就是说直线平行与直线方程一般式中的系数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联?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前面所作的练习就可以直观地得出: 如果直线, 则有 这样整堂课基本是由学生在做:练习自己亲手完成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在此教师的作用只是编了几组练习题,提出了几个问题。整个课堂的知识容量、思维容量大而不乱。只有如此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 改善教法,使学生手、脑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角色的改变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改变,诚然教无定法,但一些基本的方法是要注意改变和做好的。其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其二要注意数学实验手段的应用。 1、 重视开放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比较多地强调数学中的“逻辑性”“演绎性”和“封闭性”,根本忽视了教学的“开放性”。虽然传统重视“逻辑性”演绎性“对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有相当大的帮助,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谓开放性的教学,我认为就是在课堂上采取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课堂上既要教基础知识,又要教知识的思想和方法,既要教知识理论,又要教知识的应用,既要教推理、论证,又要教语言以及归纳猜想,;既要教会学生从纸上演算推证得到数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通过实验。及学会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处在归纳、猜想、推理、流和应用中实现“做”数学“用”数学,要意识到学生从教师这里得到的应是知识的信息,而不是知识的本身,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只有当信息被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或顺应时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给出一定的知识信息,由学生自己实践、总结、归纳、猜想形成自己的知识。如前面的两条直线的平行一单元的设计也就是想力求先给出含有知识信息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又例如在教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学校的旗杆与地面是否垂直?给你一个三角板,你能做到吗?同学们不妨把自己的笔竖起来当成旗杆,再用三角板去量,问至少要量几次才可以确定垂直与否(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三角板的一边紧贴桌面,另一边紧贴笔杆)。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就可发现并总结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每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然后再请学生分别用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述这个定理,这样定理完全由学生通过实验、归纳、然后找出规律。得到定理。教师在此只起一个导航的作用。 2、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激情 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联系。主张数学从生活中来,并回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这当然也包括了数学实验在中。通过数学实验及应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球面距离》这一单元时可以这样来设计:第一步教师通过一现实生活实例引出问题:1993年4月7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3航班喷气式客机,从上海(A)飞往美国洛杉矶(B)。因受强气流影响,被迫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C)某空军基地紧急降落,以过紧急处置,除60名伤员仍留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医院之外,其余173名旅客两天后到达洛杉矶,(教师可制作电脑动画重复演示飞机从上海起飞在阿留申群岛停留并继续飞往洛杉矶的过程并留下飞机的飞行线路)多次的演示使学生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飞机不直线飞呢?接着下来教师再让学生做一个画图实验:确定两个定点然后画一系列经过这两个定点的圆(如图所示)。学生慢慢就会发现圆越大劣弧越短。此时再讲述定义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中,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课堂教学环境;教学结构等等各方面。但他们密切联系,只要我们在进行优化设计时,时刻记住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当的角色和改善教学方法,其它方面也会随之改善的。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夏慧贤著 2、数学教育展望 徐斌艳编著
相关内容:
整合心理学理论,优化数学教学策略
创设问题情景优化概念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优化课堂教学
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变
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魅力听算:优化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组织课堂讨论优化课堂教学
立足新教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教学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发展性学生评价转化数学“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