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网


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数学新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showElementsTop(0);

一、论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而现在我国城市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最缺乏的是与人合作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教育对象来看,学生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科书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忽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们所认识。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不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因此,我提倡合作学习。

二、解决论题的设想

(一)、通过合作,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中增加了很多概率和统计这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很多都要通过实验获得结果。如"掷一枚硬币"统计正面、反面的次数,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合作起来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而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通过合作,考虑数学问题能全面

俗语有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这说明人在考虑问题难免有缺陷,学生更是如此。如我在讲"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四等分"这个问题时,单个学生多数都是想到一、两种办法,但组成合作小组后就不同了,想到了以下的几种:

       

大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醒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

三、 解决论题的做法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学生分组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4~6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二)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三)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时候合作学习的时间不是一节课、一天、一个星期,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如我在讲"班徽的设计"这个内容时,布置学生分工合作,时间一个月,让他们为班设计一个班徽,经过同学的努力,各组都交了作品,然后在所有的作品中评选一个作为本班的班徽,这样,学生都觉得很自豪,大大提高了班的凝聚力。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梯形"时,我首先组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然后就利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我再设计以下问题:(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应怎样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又问: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四、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終極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通过合作学习,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但这种方式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资料: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年4月


相关内容:

专家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
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所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警惕"新课效应"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改:融认知和情境于一体
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教师面临的现实性挑战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例析新课标算法概念课程目标的教学实施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