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ElementsTop(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中学也责无旁贷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但农村中学大多远离都市,地处偏远山乡,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配备不齐,学生的基本素养比城市学生差得很远。所有的这些都给农村中学实施新课改带来了很大困难,行动起来举步维艰。我校自2000年实行新课改以来,教师们积极学习新课改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落实课改精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有不少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没有把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在这几年,我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农村中学数学新课改作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思考之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当今世界经济是知识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不在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等物质资料,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劳动者,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传统观念的束缚,数学教育仅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培养的是“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劳动者。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如果我们对新课改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改变,那么新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理解课改精神,看清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自身不能对农村的学校和学生产生歧视心理,对于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反应能力较低的事实,更不能自暴自弃,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自己能看懂、学会的教材内容,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布置练习或作业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地探索解题思路,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思考之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教师一直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新课改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由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发掘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变师长为学生的朋友,指导学生自立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1、变管理者为组织者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教学活动中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师道尊严,学生惟命是从,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渴望探索真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要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 例如,教学“利息”这一课时,上课时老师从新年的压岁钱入手,使学生在讨论、交流和整理等活动中,明确把压岁钱存入银行的意义,既轻松掌握“利息、本金、利率”等抽象概念,又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整节课以小组讨论形式,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发表见解,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变主导者为引导者 多年以来,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善于提问,善于探究,让学生在质疑、求知、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其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思维品质。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始,以产生新问题而终结。“你能提出和××不一样的问题吗?”“你有更巧、更妙的想法吗?”等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更是新教材显著的特点,教师更要鼓励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深度、开发性的问题。 3、变传授者为合作者 新课改将改变传统局面,变“师者”为“交流者、合作者”。在教学中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与学生同忧同悲、同喜同乐。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每一次热情的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 在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尊重是成功交流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相信学生的能力,提倡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并做学生的顾问与参谋。 思考之三:教材的灵活处理与运用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的,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部实际活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份。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比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中以台球桌面为实例引入新课,由于农村不少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台球桌,更别说了解台球桌面了。教材以此例引入其目的是由学生身边的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话,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教材的意图,不符合课改精神。教师要从农村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比如光的反射、折纸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思考之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整天被动应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对老师塞给的知识生吞活剥,一知半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本次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参与、合作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同学合作交流,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变“重知识学习”为“重学习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给出知识结论,然后运用这些结论去解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跟着老师用所学结论解题,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转,他们的创造思维和个性根本得不到发展。在新课改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既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思考之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充分利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和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电教手段的同时,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多媒体CAI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当然,由于农村中学经济条件差,硬件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落后,多媒体教学手段非常落后,所以在教学中,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调互补,促进教学效益、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课改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新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所以,在活动中有些偏颇,也是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加强认识,及时反省,总结教改工作中的得与失,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努力落实新课改精神。
相关内容:
对农村教师搞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及反思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初探
初中数学新课程在农村教学中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