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ElementsTop(0);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并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自己周围出现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提高新能力,独立思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方式,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发展趋势。近年来数学教师对开放式数学教学作了积极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设有提高到开放性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数学的开放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提高认识 所谓“开放式”数学教学,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己取得的成果,我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自行获取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有趣情境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探究式教学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变式教学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改换条件或结论等,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的、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使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此,以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单一的教学组织模式,要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都以打乱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为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由5人或7人组成,也有6人、8人小组等。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 2.小组学习的任务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出示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互助合作的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近十年來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 积极创造条件 数学开放式题目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思路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待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总之,把数学开放式题目带入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重要途径。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 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成题目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宽,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都是使常规性题目变为开放题的有效方法。 2.设计数学开放题的基本要求 设计数学开放题要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 3.适度开展数学开放题教学 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又受课时的制约,因此,必须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度,必要时教师作一些铺垫。同时,为使开放题逐步进入课堂,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还需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
相关内容:
中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开放题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研究与实践
开放创新,以情施教
开放的课堂——孩子的需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主题式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中活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参与式教学”课例及评析
浅谈初中数学开放题